九巴「雞車」歷史

 

繼購入數百部第一代後置引擎巴士——珍寶之後,九巴於一九七六年再度引入前置引擎巴士。作出這個「反潮流」的決定,是因為珍寶型巴士不能滿足攀爬斜坡的需要及香港的經常超載程況,而新的車款又未研究出來。「利蘭」車廠因此將其單層客車底盤「Victory 」改裝,配上雙層巴士車身,取名「Victory Mk II」,「勝利二型」。

G5出廠時的樣子

勝利二型又稱「雞車」。因為其「勝利」型單層底盤原由「佳牌」 (Guy) 車廠制造,「雞」與「Guy」的諧音相似,所以勝利二型又被稱為「雞車」。九巴給勝利二型編號「G」,亦是因為「Guy」的原故。

首四部踏足香港的勝利二型,在南非制造,配上非常獨特的南非車身,150 匹的「吉拿」6LX 引擎,及四前速半自動波箱。一九七九年,九巴再引入多五百四十部勝利二型巴士。G5,首部「標準」勝利二型,配較大馬力 (180 匹)的 6LXB 引擎,三前速「Voith」全自動波箱,及英國蘇格蘭「亞歷山大」車身。G5 於 1978 年在英國展出後,於 1979 年五月運底本港。其後的勝利二型,亦因產於不同的時期而作出不同的改良,例如駕駛室的趟門及車頭水箱的入水位置等。八十年代初,九巴曾試驗空調駕駛室,希望能減低引擎產生的熱力對司機做成的不適,但未獲成功,終於在 1982 年被拆除。

1982 年前的 CM3879

540 部配亞歷山大車身的勝利二型中,較特別的一部還要說是 CM3879 了。這一部空調勝利二型,於 80 年在英國制造及裝勘,在英國宣傳香港後赴運九巴。繼「丹尼士」Jubilant CF4180 之後,CM3879 便成為全港第二部雙層空調巴士。1983 年試驗完畢,九巴將其空調系統拆除,改裝成普通巴士,並編之為 G544。

「勝利二型」,一個家傳戶曉的巴士型號,曾因其重心高,避震軟,馬力大,為香港的公共巴士歷史增添了不下十數宗的嚴重意外記錄。一提起「勝利二型」這個名字,很多人就會自然想起「巴士翻側」意外。在投入服務初期,勝利二型曾被發現有多種毛病。其中較為公眾關注的,要說是其尖銳的剎車聲了。

中巴及新大嶼山巴士公司亦先後引入勝利二型。中巴的 LV1 (CA9169) 於 1979 年尾投入服務;而大嶼山的 LD1 (CC9088) 亦於 1980 年初投入服務,開始了雙層巴士行走崎嶇的大嶼山路面的歷程。其後,嶼巴先後於 85、87 及 91 年向九巴購入共六部勝利二型。G527 (CY857) 成為首部踏足大嶼山的九巴勝利二型。1993 年,城巴奪得中巴的 26 條專利巴士線,亦向嶼巴購入二手甚至三手的勝利二型應急。

九巴的勝利二型,已於 1998 年三月三十一日全部退役。勝利二型曾是九巴車隊的主力,幾乎所有隧巴線、九龍西及新界南北的巴士線都有她的足跡。她帶來的全自動波箱及動力輔助轉向,成為新款巴士的標準裝備。

指「雞」為「鴨」

配亞歷山大車身的丹尼士 Jubilant「喜悅」型巴士,與相同車身的勝利二型常被廣大市民「撈亂」。因為這兩款底盤設計接近相同的巴士,配上亞歷山大 CB 型車身,看上去簡直是一模一樣呢!

註﹕丹 尼 士 Jubilant「喜悅」型巴士在九巴的述語為「黑金剛」、「大泵把」或「燒腳毛」,「鴨」這個稱號只是部分巴士迷所使用的統稱。

分辨亞歷山大車身勝利二型及亞歷山大車身喜悅﹕

 

勝利二型 (G)

喜悅 (N)

入油位

打直

打橫

避震

較軟

較硬

司機位

司機位較高

司機位較低

水箱入水

早期位於車頭

沒有一部「喜悅」是車頭入水的

前輪

有「旋風利蘭」標誌,多數被油漆遮蓋

有凹凸的「DENNIS」標誌

中巴

無車尾「泵把」

有車尾「泵把」(DS4除外)

 

Copyright, © 2002-2008 Bus Home. All Rights Reserved.